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近年来采取挥发性有机物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治理模式,在279家企业中实施运用,企业VOCs排放量平均减少2/3,活性炭综合使用成本下降48.5%。
这一治理模式由活性炭吸附用户单位和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组成。活性炭吸附用户单位采用活性炭吸附方式去除生产活动中产生的VOCs,之后按照合同规定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委托给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进行统一脱附再生。脱附后的再生炭由再生中心送回用户企业继续使用。企业活性炭使用方式由原来的一次使用后作为危废处理,转变为循环再生利用,VOCs治理更加集约,实现了活性炭全过程闭环管理。
在积累了丰富经验后,海盐县还有针对性地发布了《海盐县活性炭再生服务体系试点方案》,并编制了VOCs治理活性炭使用及再生领域地方标准——《挥发性有机物活性炭分散吸附—集中再生管理和服务技术规范》,稳步推广治理模式,巩固治理效果。
笔者认为,海盐县的做法为加强活性炭闭环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在废气治理工作中,相对于颗粒物和SO2等污染物,VOCs的治理是难点和重点。多数治理技术最后都串联有活性炭吸附工艺,活性炭就如同药铺的甘草,是少不得的原材料。活性炭需求量大,但在实际工作中,对活性炭的管理往往是一个薄弱环节。当务之急是主动作为,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把活性炭在“最后一公里”的把关作用发挥好。
对此,一些地方也进行了实践探索。有的地方推广“炭箱码”,将废气处理设备信息集合于一个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码,就能精准掌握废气处理设备管理信息、设计风量、设备质量、气体流速、处理工艺、活性炭种类及活性炭填充量、换炭时间等信息。此外,“炭箱码”还能对接入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借助后台支持,智能评定不同活性炭设备的换碳周期,实现到期提醒。
活性炭闭环管理如同接力赛,第一棒重在提高工艺设计水平,确保活性炭的吸附及去除效果;第二棒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监视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变化,预警告知企业及时更换即将失效的活性炭,防止超期使用;第三棒则是借助平台力量,帮企业处置或再生活性炭,降低治理成本。这场接力赛的每一棒都是有潜力可挖的,尤其是对已有的成熟模式,可以进行复制推广,把每一棒的先进典型树起来。同时,积极引导投资,促进活性炭处理平台企业与产污企业的合作共赢。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