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顶住了超预期因素冲击,继续保持增长。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2.5%。其中,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动力充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1%。在复杂困难局面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
在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中,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环评对于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作用。在7月21日举行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审批4.78万个项目环评,涉及总投资超过8.4万亿元,同比上升28.9%。生态环境部共审批重大项目环评文件91个,其中铁路、水利、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和煤炭保供等项目45个,涉及总投资约7000亿元。
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环评在服务社会经济大局中的作用,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服务措施和创新举措。生态环境部印发实施《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从建立重大项目环评服务台账、发挥专家优势等方面进一步采取务实举措。此外,依托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全力服务重大项目环评,统筹建立重点领域规划环评服务保障机制,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即报即受理即转评估,在严守生态环境底线的基础上加快审批。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创造了条件。
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也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审批保障工作。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建立涵盖全省2024个重大项目的环评管理台账,加快环评审批。浙江省台州市等地对工业园区内从事汽车配件加工、机械加工的小微企业项目开展打捆审批,多个项目仅编一本报告,开展一次审批,为企业节省编制时间和费用。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推进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免费提供给入园(区)项目环评编制使用,缩短了环评编制时间,减轻了企业负担。
2022年进入下半年,伴随着中央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预计还会有大批项目上马。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早一天审批完成,就能早一天投产、早一天见效益。因此,生态环境部门在服务重大项目的过程中,要提前介入指导,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服务,加强帮扶指导。比如,继续运行好全国环评技术评估服务咨询平台,开展远程会诊,持续做好小微企业环评审批帮扶工作,加快投资项目落地见效。
环评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环评工作在保障重大工程顺利开展的同时,必须守住“底线”,决不能降低标准甚至不管不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优化选址选线绕避生态环境敏感区,强化沿线噪声污染治理、区域污染物削减替代和生态修复,提出更加严格的生态环保要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环评批复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设施、措施落实到位,对违反“三同时”和自主验收要求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守住生态环境底线。
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没有改变,不少市场主体仍然面临较大困难。生态环境部门要继续强化环评“放管服”改革,积极服务“六稳”“六保”,助力重大项目落地,切实为稳经济促发展作出贡献。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